现在是: 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要闻动态 > 组工要闻

【祖言】让实干家破浪前行

日期:2018-06-02来源:
      新时代新起点,新担子要靠干部去挑,新局面要靠干部去创,新作为要靠干部去干。《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的出台,无疑奏响了鼓励干部担当作为、实干前行的时代强音。

  《意见》纾解了消极避事的“鸵鸟心态”。“鸵鸟心态”是一种不愿面对现实、逃避问题的心理状态。有些干部面对压力采取回避态度,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想对策,认为“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”,或者“眼不见为净”,遇到难啃的骨头、难办的事,拈轻怕重、挑肥拣瘦,无异于掩耳盗铃、自欺欺人,归根到底就是责任意识不够,担当意识不强,进取精神不足,安于得过且过,不管“生前身后名”。《意见》指出,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,增强干部信心,增进干部自觉,鼓舞干部斗志,增强政治担当、历史担当、责任担当,就是要把干部的初心唤起来,信心树起来,激情燃起来,斗志鼓起来,让干部发自内心的想干事、愿干事,满怀豪情去改革创新、攻坚克难,自觉变“要我干”为“我要干”,变“鸵鸟”为“出头鸟”,形成“人人想干、人人抢干”的新潮流。

  《意见》破除了多干多错的“洗碗困局”。常洗碗的人失手打破碗的概率高,落埋怨、受责备的可能性就越大。越是多干事的干部也越容易失误,在考核测评、干部任用中越吃亏。一旦工作失误就受处罚,就会出现“多干多错、少干少错、不干不错”的逻辑怪圈。长此以往,“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”的消极氛围就会滋生蔓延,干部敢闯敢干、敢冲敢打的底气和锐气就会逐渐消磨,最后“和光同尘”、泯于众人。过去我们讲,为官“私罪不可有,公罪不可无”,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倡导。如今《意见》提出“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”,提出“三个区分开来”的重要要求,宽容改革、创新、推动发展中的无意失误,就是从制度层面上为“公罪”“松绑”,将出于公心、符合程序、法律允许的失误纳入容错范围,以宽容的雅量对偶尔无心失手“摔碗”不予追责,不让干部“背黑锅”,鼓励干部多“洗碗”,打消了“怕出错、怕问责”的心头顾虑,提振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气,让敢作敢为的“狮子型”干部干事创业、建功立业的“底气”更足、腰杆更硬。

  《意见》放大了考核问责的“杠杆效应”。“杠杆”的神奇之处在于“四两拨千斤”。干部选拔任用中考核评价的杠杆导向作用同样明显。《意见》指出,要构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,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,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、评先奖优、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,选准选对干部,关键在考准考实。构建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,把考核往深处抓,往实处查,既看年终成果,又查日常表现,才能全方位、多角度、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“显功”“潜绩”,全面掌握干部的本质、本性、本色、本领,“无死角”分析、评价干部,火眼金睛辨别表里如一、踏实肯干的实干型干部和装腔作势、夸夸其谈的“作秀式”干部。要通过树正考核导向、用人导向,坚持考用结合,以成绩论得失,以作风论品行,以作为论奖惩,让“快牛”受益,让“慢牛”吃鞭,引导干部忠于职守、担当奉献。


 
相关文档:
【×关闭】
^
顶部
首页 关于 要闻 举报